7月3日至4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所属的中国海监8001在开展福建海洋“蓝剑2025-15”暨海洋伏季休渔中期海上联合执法行动中取得良好成效。
纪检监督护航,执法工作有序推进
行动期间,省执法总队纪委蹲点调研组全程参与指导。在其监督下,执法人员对闽江口海域F矿区采砂项目进行了近距离观察取证,全面排查是否存在违规采砂等破坏海洋资源的行为。同时,针对福州长乐、福清海域三个沉船遗址,执法人员利用专业设备,仔细检查是否有非法打捞文物、破坏遗址等违法行为;登临“航宁二号”养殖平台,重点检查养殖用海是否合规等情况;还对长乐东洛岛开展联合登岛巡查,涵盖岛上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内容。经全面巡查,未发现违法违规情况,确保了各项执法工作在规范、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期间,总队纪委书记林竹明还为执法船一线党员干部上了题为“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专题党课,党课深入阐述了遵规守纪与担当作为的辩证关系,激励党员干部在严格遵守纪律的同时,积极主动、高效地完成执法任务,为执法工作提供了纪律保障和行动指南。
多部门协同,执法质效大幅提升
本次行动由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联合省文物局等多部门共同开展,秉持一船多用、多任务综合执行的原则。中国海监8001船搭载了总队纪委蹲点调研组、海域海岛执法支队、特勤执法支队、省文物局等多部门人员,各方人员紧密配合,同步执行伏休海上监管、水下文物遗产执法、无居民海岛巡查、海砂项目用海检查等多项任务。通过这种多部门协同、多任务并行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有效节约了行政执法成本,各部门形成强大执法合力,显著提升了整体执法质效。
科技赋能,实现全方位立体巡查
执法过程中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了对目标海域和检查对象的立体化巡查。依托渔船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实时精准监测海域内船只的活动轨迹,借助光电取证系统实现对远距离目标的高清远程监控,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查,还创新性引入水下机器人对水下文物遗址近距离观察取证。这些科技设备相互配合,让执法人员能够更全面、高效地掌握海域情况,排查可疑活动,为后续的文物保护、无居民海岛管理、用海项目监管等海洋与渔业工作积累了数据信息,为科学决策和精准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克服艰难险阻,坚守执法一线
行动期间,恰逢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逼近,海上风力达5-7级,阵风甚至达到8级,还伴有中浪,海况比较恶劣。同时,高温酷暑也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严峻考验。但一线执法人员毫不退缩,凭借顽强的工作作风和坚定的使命感,战风斗浪,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完成各项巡查任务。无论是对沉船遗址的细致巡查,还是克服海岛登岛的困难进行检查,抑或是对养殖平台的登检工作,他们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此外,执法人员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海洋与渔业执法事业的责任与担当。
下一步,省执法总队将以此次行动为契机,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持续深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与信息共享。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智能化升级,实现海洋与渔业执法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准度。秉持“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原则,持续保持对海洋与渔业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维护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和生态环境,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推进海洋强省、渔业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执法保障。